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
(2016-2018)
為推動我院建立常態化人才培養質量自主保證機制,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及《江西省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執行方案》,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為指南,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促進學校自主發展、內涵發展為宗旨,堅持“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切實開展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規范學校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完善制度體系、健全運行機制,履行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證主體的責任,建立常態化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和可持續的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促進我院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庫為基本依據,落實“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參照《江西省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標準, 通過“診斷——分析——改進——提高”的工作循環,使學院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步入良性的“質量改進螺旋”。
(二)具體任務
1、建立常態化可持續診改工作機制
以自我診改為手段,第三方協同參與,自主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診改工作,逐步建成覆蓋全員、貫穿全程、縱橫銜接、網絡互動的常態化診改制度體系,建立常態化、富有自主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診改工作機制,2-3年循環一次,把教學與管理工作做得更加規范、精細、到位,確保診改工作落到實處。
2、建立完善的教學標準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
實施以“五橫五縱一平臺”為質量保證邏輯結構,以PDCA雙循環為質量診改路徑(見圖1、圖2),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螺旋式上升。
五橫——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診斷項目,每個診斷項目按質量計劃(設計目標)、質量控制(實時監控)、質量提升(診斷改進)步驟展開。
五縱——決策指揮(領導體制、組織結構、制度建設、協調管理等)、
質量生成(教學、學生工作、校園文化等)、
資源建設(組織、人事、校內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儲存、使用與管理等)、
支持服務(生活服務、社會服務、合作平臺、數字化校園建設、安全保障等)、
監督控制(質量數據、信息的采集、匯總、分析、質量報告、預警發布等)。
一平臺——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使我校管理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資源建設、督導建設、學生管理、后勤服務等全方位得以診改,質量意識、管理意識顯著加強,標準內涵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圖1 質量管理PDCA循環 圖2 質量管理PDCA雙循環
(1)完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包括崗位職責標準、教學標準、教學管理標準。
(2)完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包括制度體系、工作制度、運行機制。
(3)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教育主管部門、院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用人單位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4)對照標準做好規劃。包括專業規劃、專業建設規劃、課程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各項規劃。
3、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
通過自主診改,強化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在診改工作和內部質量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成立數據中心,整合學院各數據平臺,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數據開放共享、即時采集,具有預警功能,實現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層面的全覆蓋。通過數據系統建設,提升學校教學運行管理信息化水平,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
4、建立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文化
通過開展診改,將診改工作深入到全院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意識,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及質量標準,通過建立和完善質量標準體系,編制質量手冊,不斷提升標準內涵,建立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文化,打造特色的“天工文化”,促進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育人的環境。
三、基本原則
1、數據分析與實際調研相結合。診改工作主要基于對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的分析,輔以靈活有效的實際調查研究。
2、堅持標準與注重特色相結合。在現有特色的基礎上,通過診改進一步挖掘、打造具有本院特色的辦學和管理模式。
3、自主診改與過程管理評價相結合。自主診改過程接受學院專家委員指導,診改辦公室對每一診改階段進行督查、考核,并形成“診斷——分析——改進——提高”的工作循環。
四、工作措施
1、啟動宣傳
及時召開專題會議、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和學習考察、邀請專家舉行講座,組織全院教職員工學習診改有關文件和方案,領會精神,充分認識到診改工作的重要意義。開辟網上專欄,加強診改工作動態宣傳和交流。
2、頂層設計明確方向
實事求是制定好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明確的診改時間表和切實可行的路線圖,構建符合學院自身定位和特色的目標體系,建立完善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成覆蓋全員、貫穿全程、縱橫銜接、網絡互動的常態化診改制度體系,建立常態化、富有自主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診改工作機制。
3、自我診改
組織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分階段進行自我診改,進行全面自主診斷、客觀深入分析,找出本部門的問題和短板,分析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或實施意見建議,限期進行實施,最后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總結,寫出自主診改報告、診改措施實施總結報告。
4、考核與評價
自主診改過程接受學院專家委員會指導,診改辦公室對每一診改階段進行督查、考核,并形成“診斷——分析——改進——提高”的工作循環。部門診改結論與部門考核掛鉤;個人診改結論與個人職務晉升、聘任掛鉤。
5、自我復核
學院定期組織專家對診改工作進行復核,對照診改結果出具復核報告,分為“有效”、“異常”和“待改進”三種并提出意見反饋, 進行再診改。
五、進度計劃
本進度計劃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工作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年份 |
工作
階段 |
序號 |
主要工作內容 |
2016年 |
準備階段 |
1 |
成立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組織機構 |
2 |
啟動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 |
3 |
組建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 |
4 |
制定《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 |
5 |
制定《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專項經費管理細則》 |
6 |
制定《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紀律與監督管理辦法》 |
7 |
建立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網頁 |
8 |
對現有管理制度進行清理、匯總,并建立有關數據庫,為診改標準建設提供依據 |
2017年上半年 |
診斷階段 |
1 |
各部門查找問題,自我診斷,找出學校發展與建設中的短板與不足,并征集改進意見和建議 |
2 |
各部門提出本部門所管轄工作的特色與亮點,提出強化特色與亮點的措施與方法 |
3 |
各部門將自主診斷報告上交學院診改辦公室 |
2017年下半年 |
分析階段 |
1 |
各部門對照職責和標準進行認真分析,查缺補遺 |
2 |
各部門對照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與短板、特色與亮點后自行診改,寫出診改自查分析報告;在認真分析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整改措施及實施時間、實施效果與發展過程 |
3 |
各部門將診改方案交學院診改辦公室 |
2018年上半年 |
改進階段 |
1 |
各部門完成診改自查報告;并準備好診改支撐(佐證)材料。 |
2 |
專家委員會各部門進行診改工作檢查。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見。 |
3 |
在對各部門進行檢查的基礎上,完成學院診斷改進工作自查報告初稿;上報院黨委審核修改。 |
2018年下半年 |
復核階段 |
1 |
完成學院診改報告,申請省教育廳復核。準備復核匯報材料、診改資料及專家來校安排等相關事宜;根據省教育廳工作規劃提出來我院復核的時間,在專家組進校前30天將診改自查報告等資料報省教育廳審核,并同時將診改自查報告等資料在校園網公布。 |
2 |
專家來校復核后,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安排全院進行整改。并將整改意見上報省教育廳。 |
六、建設任務
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任務分配表
表1 診改工作建設任務及分工
序號 |
項目 |
工作內容 |
完成時間 |
責任部門
(建設材料匯總) |
配合與部門 |
1 |
診改
準備 |
1.1成立診改工作機構、制定質量保證規劃和診改工作實施方案 |
2016.12 |
領導小組
診改辦 |
各相關部門 |
1.2開展診改工作動員、學習、研究方案,落實文件精神、制定部門、工作組診改工作方案 |
2017.5 |
領導小組
診改辦 |
所有部門
專項工作組 |
2 |
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
2.1完善學校質量保證體系(質量控制機制和制度、質量標準等) |
2017.12 |
診改辦
制度建設組 |
所有部門 |
2.2完善專業質量保證體系(專業優化、課程建設與實施、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質量標準、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和制度) |
2017.12 |
診改辦
制度建設組 |
教務處、各系部、就業處、鑒定所、資產管理處、督導處及相關部門 |
2.3完善師資質量保證體系 |
2017.12 |
診改辦
文化建設組 |
教務處、各系部廠、人事處、科研處、職業技能鑒定所、督導處、宣傳部 |
2.4完善學生全面發展保證體系 |
2017.12 |
文化建設組 |
所有部門 |
3 |
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 |
3.1完善質量管理信息化硬件建設、軟件開發與運行系統管理 |
2018.9 |
信息化建設組 |
信息中心、資產管理處、計財處 |
3.2平臺質量管理系統運行建設 |
2018.9 |
信息化建設組 |
所有部門 |
3.3國家數據平臺填報、核查與完善 |
2018.9 |
信息化建設組 |
所有部門 |
4 |
診改工作上報材料 |
4.1學校診改報告 |
2018.10 |
診改辦 |
專項工作組 |
4.2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 |
2018.10 |
制度建設組 |
專項工作組 |
4.3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分析報告 |
2018.10 |
制度建設組 |
專項工作組 |
4.4學校、職能部門、院(部)年度自我診改報告 |
2018.9 |
診改辦 |
專項工作組
職能部門、系部) |
4.5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及其他子規劃(十三五規劃) |
2017.5 |
制度建設組 |
專項工作組
職能部門、系部 |
表2 學校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基本框架結構表(五橫、五縱)
五橫
五縱 |
學校 |
專業 |
課程 |
教師 |
學生 |
決策指揮 |
建設目標 |
總體規劃
機構建設 |
專業建設規劃、
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
課程建設規劃、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
師資建設規劃、師資建設實施方案 |
育人規劃、
育人實施方案 |
質量生成 |
質量標準 |
績效考核
工作及建設項目質量標準 |
專業建設標準 |
課程建設標準 |
教師發展標準 |
學生發展標準 |
建設
實施 |
人才培養質量體系 |
人才培養方案 |
課程標準 |
教學工作 |
學校學習 |
學校文化 |
教學組織實施 |
課堂教學 |
教科研工作 |
社會實踐 |
資源
建設 |
條件保障 |
校企合作 |
基地建設與管理 |
教學實訓 |
教學設施 |
學習設施 |
資源開發
資產經營 |
資源建設與管理 |
資源建設與管理 |
工作設施 |
生活設施 |
支持服務 |
制度保障 |
產教政策
內控制度 |
運行管理 |
條件保障
文化營造 |
生活保障 |
學業保障 |
數據平臺 |
環境管理 |
社會服務 |
安全保障 |
就業保障 |
監督控制 |
監控信息 |
預警發布
質量管控 |
預警
專業診改 |
預警
課程診改 |
師德師風、教學能力、服務能力診改 |
學習能力、學習風氣、道德品質診改 |
年度
質量報告 |
學校年度質量報告
|
專業年度質量報告
|
課程年度質量報告
|
師資年度質量報告
|
學生年度質量報告
|
表3 學校診改項目任務分工表
項目 |
任務 |
學校 |
任務內容 |
責任部門 |
協助部門 |
完成
時間 |
決策
指揮 |
建設目標 |
1.總體規劃
2.機構建設 |
1.學校章程、總體規劃(十三五規劃)、專項規劃、組織結構設計 |
黨政辦 |
所有職能部門 |
2017.6 |
2.部門工作規劃(含年度工作計劃) |
所有職能部門 |
|
質量
生成 |
質量標準 |
1.績效考核
2.工作及建設項目質量標準 |
1.績效考核體系
|
人事處
|
|
2017.6 |
2.部門各工作崗位質量標準 |
所有職能部門 |
建設
實施 |
人才培養質量體系 |
1.人才培養質量體系構建方案 |
教務處
|
招生處、就業處、系部 |
2017.9 |
2.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方案 |
督導處 |
教務處、招生處、就業處、系部 |
質量文化 |
3.精神文明及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
宣傳部 |
所有職能部門 |
2017.9 |
4.師生質量意識提升實施方案、改進措施 |
督導處 |
所有職能部門 |
2017.9 |
資源
建設 |
條件保障 |
校企合作
資源開發
資產經營 |
1.校企合作、社區服務合作模式開發 |
就業處 |
就業處、計財處、黨政辦、人事處、教務處、資產管理處
及其他相關部門 |
2017.10 |
2.學校辦學條件建設、開發和資金保障相關規劃、政策、制度 |
計財處 |
支持
服務 |
制度保障 |
產教政策
內控制度 |
1.產教合作政策(政府、學校) |
教務處 |
所有職能部門 |
2017.12 |
2.負責學校《質量手冊》關于教學、行政服務、后勤服務等工作質量控制程序的制定 |
診改辦、督導處 |
數據平臺 |
1.智能校園條件規劃、建設與管理
2.開發校本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平臺
3.開發信息化管理平臺運行資源建設 |
黨政辦(網絡中心)
所有部門 |
所有職能部門 |
2017.12 |
監督
控制 |
監控信息 |
預警發布
質量管控 |
1.預警指標設計
2.按質量手冊進行質量監控 |
督導處 |
所有職能部門 |
2017.12 |
質量報告 |
學校人才培養年度質量報告 |
學校年度質量報告 |
領導小組
黨政辦 |
教務處、系部廠及數據來源部門 |
2017.12 |
表4 專業診改項目任務分工表
項目 |
任務 |
專業 |
任務內容 |
牽頭部門 |
協助部門 |
完成時間 |
|
決策
指揮 |
建設目標 |
專業建設規劃
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
1.系部專業建設規劃、各專業建設規劃
2.重點專業、專業群建設實施方案
3.國際交流與合作(待定) |
系部
|
教務處及相關部門 |
2017.9 |
|
質量生成 |
質量標準 |
專業建設標準 |
專業(含重點專業、專業群)建設標準 |
系部
|
2017.9 |
|
建設
實施 |
人才培養方案實施 |
1.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論證與實施
2.課程體系構建與課程教學實施 |
系部
|
|
2017.9 |
|
資源
建設 |
條件保障 |
基地建設與管理、資源建設與管理 |
1.基地建設與管理
2.教學資源建設與管理 |
系部廠
|
教務處、資產處、財務處、基建辦 |
2017.9 |
|
支持
服務 |
制度保障 |
運行管理
環境管理 |
1.校企合作與管理制度
2.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相關管理制度
3.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診斷與改進實施細則
4.專業優化與調整制度與機制、專業建設與保障措施
5.課程教學考核細則、教師行為規范
6.智能化校園信息平臺的使用與資源管理制度
7.安全、交通及安全服務與保障措施
8.參與學校《質量手冊》制定 |
系部廠
|
教務處、就業處、學工處、招生處、黨政辦(信息中心)、資產處、計財處、團委、保衛處、鑒定所、培訓處等 |
2017.9 |
|
監督
控制 |
監控信息 |
預警
專業診改 |
按學校《質量手冊》進行質量監控 |
系部廠
|
教務處、督導處 |
2018.3 |
|
質量報告 |
人才培養年度質量報告 |
系部人才培養年度質量報告 |
系部廠
|
督導處、教務處 |
2017.12 |
|
表5 課程診改項目任務分工表
項目 |
任務 |
課程 |
任務內容 |
責任部門 |
協助部門 |
完成時間 |
決策
指揮 |
建設目標 |
課程建設規劃
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
1.系部課程建設規劃
2.各核心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
系部 |
教務處 |
2017.9
|
質量
生成 |
質量標準 |
課程建設標準 |
課程建設標準 |
系部 |
建設
實施 |
課程標準 |
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實習實訓教學大綱 |
系部廠 |
教務處 |
2017.9 |
課堂教學 |
1.課堂教學計劃、安排
2.教案
3.課堂教學實施 |
系部廠 |
教務處 |
2017.9 |
資源
建設 |
條件保障 |
實踐教學
資源建設與管理 |
1.教材建設
2.虛擬仿真資源與課件
3.實訓指導書、課程設計
4.實習方案指導書
5.信息平臺的使用 |
系部廠 |
教務處
黨政辦(信息中心) |
2017.9 |
支持
服務 |
制度保障 |
條件保障
文化營造
社會服務 |
1.教室、實訓室的環境和條件保障
2.課程開放
3.課程教學、資源使用與管理等相關保障制度
4.參與學校《質量手冊》關于課程建設控制程序的制定 |
系部廠 |
教務處 |
2017.9 |
監督
控制 |
監控信息 |
預警
課程診改 |
按學校《質量手冊》進行質量監控 |
系部廠 |
督導處、教務處 |
2017.12 |
質量報告 |
課程年度質量報告 |
形成課程質量報告 |
系部廠 |
督導處、教務處 |
2017.12 |
表6 師資診改項目任務分工表
項目 |
任務 |
教師 |
任務內容 |
責任部門 |
協助部門 |
完成時間 |
決策指揮 |
建設目標 |
師資建設規劃
師資建設實施方案 |
1.學校師資建設規劃 |
人事處 |
|
2017.6 |
2.系部廠師資建設規劃 |
系部廠 |
|
質量
生成 |
質量標準 |
教師發展標準 |
1.學校教師發展標準 |
人事處 |
|
2017.9 |
2. 教科研工作質量標準 |
教務處 |
|
建設
實施 |
教學工作 |
1.師德師風培育實施
2.教學與工作能力培育實施 |
督導處 |
系部廠 |
2017.9 |
教科研工作 |
1.教科研能力提升方案
2.社會服務能力培養 |
教務處 |
|
資源
建設 |
條件保障 |
教學設施
工作設施 |
1.教學環境、條件建設
2.工作環境、條件建設 |
資產管理處 |
基建辦、后勤處 |
? |
支持
服務 |
制度保障 |
生活保障
安全保障 |
1.生活保障制度建設 |
后勤處、宿管處
|
職能部門 |
? |
2.安全保障制度建設 |
保衛處 |
3.參與學校《質量手冊》關于師德師風、教學教學、服務能力的控制程序制定 |
系部廠、督導處、教務處 |
監督
控制 |
監控信息 |
師德師風、教學能力、服務能力診改 |
按學校《質量手冊》進行質量監控 |
督導處、教務處 |
職能部門 |
|
質量報告 |
師資年度質量報告 |
形成教師發展質量報告 |
督導處 |
所有部門 |
2017.12 |
表7 學生診改項目任務分工表
項目 |
任務 |
學生 |
任務內容 |
責任部門 |
協助部門 |
完成時間 |
決策指揮 |
建設目標 |
育人規劃
育人實施方案 |
學校育人規劃
|
學工處 |
團委、招生處、就業處、系部廠、教務處、宣傳部、圖書館、信息中心、后勤處、保衛處、計財處、鑒定所、資產管理處 |
2017.5 |
質量生成 |
質量標準 |
學生發展標準 |
學生發展標準
|
同上 |
同上 |
2017.5 |
建設
實施 |
學校學習 |
1.學風建設質量標準
2.學習、創新創業質量標準 |
學工處 |
|
2017.6 |
社會實踐 |
學工處、教務處、團委 |
|
2017.6 |
資源
建設 |
條件保障 |
學習設施 |
學習設施、設備 |
教務處、系部廠 |
|
|
生活設施 |
生活設施、設備 |
后勤處、宿管處 |
基建辦、資產管理處 |
|
支持
服務 |
制度保障 |
學業保障
就業保障 |
1.學習管理制度
2.獎學金、助學金制度
3.生活保障制度
4.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制度
5.負責學校《質量手冊》關于學風、學習能力、學業水平的控制程序制定 |
學工處 |
宿管處、后勤處、教務處 |
2017.9 |
監督控制 |
監控信息 |
學習能力、學習風氣、道德品質診改 |
按學校《質量手冊》進行質量監控 |
督導處 |
|
2017.9 |
質量報告 |
學生發展年度質量
報告 |
形成年度質量報告
(社會滿意度、企業滿意度、學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 |
學工處 |
就業處、招生處 |
2017.12 |
七、組織保障
(一)成立診改工作領導機構
成立由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任組長,副院長任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的“江西冶金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院診改工作的宏觀管理與指導,統籌安排部署、協調推進學院診改工作。下設辦公室,掛靠教務處,負責診改日常工作。
1、診改領導小組
組長:皮霞 謝贊忠
副組長:李茂旺 謝翀 馬群 彭全 陳愛華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
2、辦公室
主任:宋永清
副主任:沈有專 徐裕和 楊建華
成員:阮紅萍 潘有崇 董潔 鄒時敏 肖曉光 朱潤華 羅華 周維 簡金平 張演輔 楊美榮 劉昆山
(二)成立診改工作專家委員會
主任:李茂旺
成員:沈有專 徐裕和 宋永清 楊建華 王正明 張潔 龔令根 陳耀新 鄧滬東 劉輝杰 董潔
(三)專項工作組
(1)制度建設組
組長:宋永清、沈有專
成員:鄒時敏 肖曉光 劉昆山以及各部門工作人員一名。
負責研究、起草、審核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和標準等工作。
(2) 信息化建設組
組長:董潔
成員:各部門工作人員一名
負責制定本組工作計劃及經費預算,完善校內全覆蓋、多功能質量信息化平臺;國家數據平臺以及校本數據平臺的填報、統計分析、復核與修改工作。
(3)
文化建設組
組長:楊建華、沈有專
成員:各部門工作人員一名
負責制定本組工作計劃,制定校園質量文化建設工作方案。
八、機制建設
(一)診改工作運行機制
建立學院自主診改運行機制。以學院人才培養狀態數據庫為基本依據,自主開展診改工作,自主診改工作周期以三年為上限。
(二)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
1、制度保障
將診改工作納入到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進行頂層設計,制定明確的時間表和切實可行的路線圖,構建符合學院自身定位和特色的目標體系,建立完善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制定校本化的診改制度。
2、經費保障
學院將投入足夠的資金作為診改專項資金,為學院數據管理系統的開發維護、質量管理政策的研制和實施、人員培訓、學習考察等活動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做到專款專用。
3、激勵保障
將診改工作與年度工作計劃、年終工作總結和考核評價掛鉤。以診改為手段總結學校、部門與個人年度工作,制定下年度工作計劃;部門診改結論與部門考核掛鉤;個人診改結論與個人職務晉升、聘任掛鉤。
(三)紀律與監督機制
1、制定診改工作紀律制度
為了保證診改工作的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和公正性,制定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紀律制度。堅持實事求是,確保診改質量,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虛假和浮夸現象。
2、強化診改信息的政務公開
建立診改工作信息公開制度,建立學校診改工作網頁,將有關診改工作的政務信息及時發布,全過程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將有關診改工作的材料在學校網站和省廳診改工作網上第一時間發布。
附件1: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項目任務分配表
附件2: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自主診改報告(參考格式)